访问量: 96406
注册
登录
社会心理学专题

课程代码:SS013042

课程负责人: 龚晓洁
共建教师:
课程建设:未设置 开课学院:政法学院

开课时间:2020年02月11日 学习人数:11人
有效时间: 永久有效 评分:
课程简介

 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学科,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,主要从社会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心理与行为。它是介于社会学,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。本课程主要分六个专题内容,第一章,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和理论;第二章,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;第三章,社会认知:归因、偏见、劝说和洗脑;第四章,社会压力:尊奉、屈从、失调与应激;第五章,亲密关系:友谊、孤独、恋爱和约会强奸;第六章,家庭生命周期的婚姻顺应

展开
教学大纲

社会心理学专题(教学大纲)

Special topics in social psychology

 

课程编码:SS013042   学分:2     课程类别: 非学位课

计划学时:32     其中讲课:32      实验或实践:0    上机:0

适用专业:社会学专业

考核形式:考试  

课程成绩构成:平时成绩占:40 % ;期末成绩占60% ;

平时成绩评定说明:上课讨论30%)、课后作业(50%)、到课情况(20%)  

推荐参考书教材:

1、金盛华、张杰,《社会心理学导论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5年

2、乐国安,《社会心理学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1997年

3、周晓虹,《现代社会心理学——多维视角中的社会行为研究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1997年

4、麦孤独著,《社会心理学导论》,俞国良等译,昭明出版社,2000年

5、沙莲香,《社会心理学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6年

6、(美)戴维·迈尔斯(David Myers)著,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,《社会心理学(第11版),人民邮电出版社,2016版

7、侯玉波,《社会心理学》(第四版)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8版

8、崔丽娟,才源源,《社会心理学:解读社会 诠释生活》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8

9、[美]谢利·泰勒 利蒂希亚·安妮·佩普卢 戴维·O·西尔斯 崔丽娟等译,《社会心理学(第12版)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8

10、张承芬、马广海主编,《社会心理学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0年

 

 

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

本课程教学目的是社会学专业的非学位课程。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、性质、研究的范围及研究方法,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训练,将本书知识变成实践能力,从而真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理论、方法和技巧,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。

本课程教学任务是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,包括社会心理学历史和理论、印象归因、态度极其测量、态度的改变、沟通、人际交往与人际吸引、人际感谢人际关系的发展与策略、人际关系的测量与改善、侵犯与亲社会行为及社会影响等,通过课堂授课与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相结合的方式,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,同时达到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。

课程的基本要求

 1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及理论;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分析,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知识体系、基本观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。

2、通过课堂讲解、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、思考,使学生在掌握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,对社会心理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问题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。

3、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,能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,独立地分析社会生活中心理现象,提升实践能力。

 

 

各章节授课内容、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(含课内实验)

 

第一章 社会心理学历史和理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建议学时:6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 学习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和理论的基本框架。为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做知识的铺垫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  重点:社会心理学理论等内容。

[授  课  方  法]  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 课  内  容]  

第一节 古代希腊至20世纪初的社会心理学思想

第二节 社会心理学的建立

第三节 奥尔波特的实验心理学

第四节 杜威的机能主义与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

第五节 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说

第六节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

第七节 新精神分析的社会心理学

第八节 勒温传统的社会心理学

第九节 认知的社会心理学

第二章  社会生活与主观幸福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建议学时:3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  通过对社会生活现象主观幸福的学习,掌握社会心理学理论在社会生活的运用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 重点:主观幸福及理论

[授  课  方  法]  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 课  内  容]

第一节  进步的矛盾

一、享受技术的进步与丧失拥有的时间

生活富裕与不满心态

信息爆炸与数据烟雾

四、现代城市与拥挤体验

第二节  幸福之源:经验主义的理论

一、主观幸福的范畴

主观幸福的社会比较理论

主观幸福的社会适应理论

主观幸福的生活目标理论

主观幸福的活动成因理论

主观幸福的遗传理论

第三节  主观幸福的相关研究和若干发现

一、主观幸福与年龄的关系

主观幸福与性别的关系

主观幸福与经济收入关系

四、主观幸福与职业地位

第四节 主观幸福的跨国研究

一、跨国研究:主观幸福的调查

二、收入和收入平等

三、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

四、人权与民主

五、民族差异与主观幸福

第五节  主观幸福的客观指标和国家之间的幸福差异

一、主观幸福的客观指标

二、社会指标:表达幸福体验的国家和掩饰幸福体验的国家

三、主观幸福的历史演化

第三章  社会认知:归因、偏见、劝说和洗脑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建议学时:6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 通过对社会认知的学习,了解归因、偏见、劝说和洗脑理论,掌握归因理论分析偏见、劝说的差异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 重点:社会认知归因理论。难点:偏见、劝说和洗脑知识介绍。

[授  课  方  法]  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 课  内  容]

第一节  印象形成:判断类型和归因范畴

一、快速判断和系统判断

二、归因与行为者——“观察者效应”

三、归因和知觉聚焦

四、心理场的研究

第二节  证实偏见、自我实现预言和认知歪曲

一、证实偏见(confirmatory biases)

二、自我实现预言

三、认知歪曲

第三节  社会性偏见和歧视

一、传统的歧视和现代的歧视

二、偏见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

三、个体身份与社会身份

四、偏见的干涉

第四节  劝说和详尽阐述的可能性模型

一、劝说过程的组成要素

二、中央途径和边缘途径

三、详尽阐述的可能性模型

第五节  洗脑的模式和研究

一、洗脑模式的出现

洗脑与极权的关系

转向极权主义社会运动的倾向或动机

洗脑与反宗教崇拜的事件

第四章  社会压力:遵奉、屈从、失调与应激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建议学时:6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 通过对社会压力,特别是遵奉、屈从、失调与应激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由社会压力而引起遵奉、屈从、失调与应激各因素的联系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 重点:遵奉、屈从  难点:失调与应激

[授  课  方  法]  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 课  内  容]

第一节  遵奉的动力和策略

一、遵奉的动力学解释

二、遵奉是对某种具有微妙压力的规定、需要和暗示

三、社会生活中的遵奉策略

第二节  屈从的实验和解释

一、屈从实验的背景

屈从实验的设计

屈从实验的结果分析

四、发生屈从现象的特定情境

五、拒绝社会压力

第三节  尊奉与屈从的认知结果:认知失调

一、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设

二、实验过程

三、实验结果分析

第四节  认知失调现象的选择性解释

一、厌恶结果的修正理论

选择性解释

第五节  社会压力的应激处理策略

一、处理的含义

二、处理应激的情境特征与人格特征

三、问题集中式处理

四、情绪集中式处理

五、关系集中式处理

第六节  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和归因偏向

一、刻板印象与归因理论概述

二、中国人的刻板印象:民族与性别

三、中国人的归因偏向

第五章  亲密关系:友谊、孤独、爱情与约会强奸           建议学时:6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通过对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关系的学习,了解到亲密关系中友谊、孤独、爱情与约会强奸的社会动机对社会行为的影响,特别是理解和掌握侵犯的原因及对侵犯的控制。研究亲社会行为的过程。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 重点:亲密关系的友谊、孤独、爱情。难点:亲密关系的约会强奸

[授  课  方  法]  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 课  内  容]  

第一节  关于文化与亲密关系的观点

第二节  吸引和关系的研究

体势因素及其在诸因素中的排行

各种体势成分的权重

第三节  相互喜欢的诱导、人格特征和感觉得到的相似性

一、相互喜欢的诱导

人格特征

感觉得到的相似性

关系的满足和义务的承诺

第四节  友谊和孤独

、构成友谊的因素

友谊中的性别差异

孤独的类型

孤独的人口统计

五、孤独的原因

第六章  家庭生命周期的婚姻顺应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建议学时:6

[教学目的与要求]  要求学生掌握家庭生命周期理论,学习有关婚姻顺应方法和策略,来探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并学会如何解决婚姻中出现的问题

[教学重点与难点]  重点:家庭生命周期理论。难点:婚姻顺应中的问题

[授  课  方  法]  以课堂讲授为主,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。

[授  课  内  容]

第一节  现实生活对传统婚姻模式的挑战

一、单身生活

同居

婚姻烦恼

角色变化

核心家庭衰落

第二节  配偶选择与婚姻成功的预示

一、选择配偶的动机

求偶时间和求偶性质

婚姻成功的预示因素

第三节  家庭生命周期的假说与婚姻

一、家庭生命周期的六阶段假说和八阶段假说

二、从不再依恋父母的青年到新婚夫妇

有孩子的家庭:从童年到青少年

孩子的离家和夫妇的晚年生活

第四节  婚姻顺应中的阻力

一、角色期盼差异

工作、教育与婚姻顺应

经济拮据

交流问题

第五节  单身、同居和同性恋

一、单身的身份和社会的成分

同居的动机和结果

同性恋的婚姻

关于同性恋关系的误解

 

撰稿人:龚晓洁     审核人:

展开

教学团队

团队介绍未设置